尼亚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疫情中,她突然离开了我们却把川菜精髓留 [复制链接]

1#

在中国,要说哪个地方的人性格最真实、刚烈、永不驯服,

重庆人如果认第二,恐怕没人认第一。

重庆男人推崇江湖义气,重庆女人敢称巾帼豪情。

都说重庆女人和重庆男人一样,都喜好在厨房里捣鼓大刀大火,大油大酱,搞一桌江湖大菜;

重庆女人和重庆男人也一样喜欢在酒桌上呼朋唤友,扯着嗓子划拳喝酒。

重庆崽儿凶,重庆妹儿“蛟”,一样敢爱敢恨,一样快意恩仇。

在重庆女人快意恩仇的背后,是重庆男人的坦然……

从餐饮、房地产到医药、零售……据统计,重庆有超过三成的企业当家人是女性,是全中国10%比例的三倍!

在奥地利,也有这样一位重庆女子。

她,叫邓寀姝。

不惑之年,邓寀姝和先生张国柱二人放弃国内的优渥生活来到奥地利创业,身怀绝技、踌躇满志,历尽挫折却始终抱定要让更多奥地利人尝到正宗中国菜的理想,终于苦尽甘来,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荣誉、掌声和安详幸福的晚年生活。

邓寀姝和张国柱

邓寀姝年出生在四川江津名门邓氏,母亲来自安徽的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是重庆冷藏公司业主,祖父是四川川盐银行董事。从小无忧无虑幸福的童年生活里,邓寀姝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毕业于重庆复旦中学。

然而,在随后的年代里,这样的出身却让邓寀姝不得不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才能得到认可。

由于历史原因学业中断后,年,年仅15岁的邓寀姝就在重庆八一路好吃街的山城名小吃店开始了工作。从学徒做起,她先后在“山城小汤圆”、“粤香村”、“老四川”、“会仙楼”等重庆市名特餐厅学习工作。来自资本家家庭、还有着海外关系……因为“出身不好”而常常遭遇冷眼和歧视,是邓寀姝一直耿耿于怀的心结。为了战胜心结,重庆妹子在逆境中倔强不屈的天性让邓寀姝比别人更努力地工作,下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获得认可。

山城名小吃店的主人,是“山城小汤圆”的创始人陈秀卿师傅。当时的“山城名小吃店”名气之大堪比如今的“网红店”,重庆市民都喜欢来这里吃,生意很好。

邓寀姝拜陈秀卿为师,学习山城小汤圆技艺。邓寀珠经常早上4点就起床工作,一直忙碌到深夜,很少有时间休息。每到供应高峰时,食客一来就是十多个,所有的汤圆都需要现包现卖,工作量很大。这就要求邓寀姝既要动作快,又要保证质量。经过近三年苦练,心灵手巧的邓寀姝掌握了一项绝技——5分钟至少能包个汤圆。年,18岁的邓寀姝脱颖而出,在重庆市名特小吃表演中包汤圆载誉而归。出名后,邓寀姝陆续在重庆当时很火的粤香村、老四川等餐馆主理名小吃,担任了组长、经理等职务。

年,邓寀姝和比自己小两岁、同样是重庆名厨的张国柱结了婚,“她人特别好,乐于助人,对大家都很热情”,张国柱回忆起当年的邓寀姝,一切历历在目。

邓寀姝以5分钟包个小汤圆的成绩于年获得四川省技艺表演第一名,她制作的绿豆沙、芝麻糊获得两个第一名金奖。她在会仙楼餐厅担任主厨时创作的“名特小吃火锅宴”发表在《四川烹饪》杂志上,获得行业内外一致好评,是对川菜烹饪的一大创新和贡献。年,邓寀珠获得国家名特小吃一级技师证书,先后到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财经大学……讲授名特小吃技艺知识。年,重庆会仙楼屋顶花园举办“名小吃宴”,很多市民排队去品尝邓寀姝的小汤圆手艺,一时间她更加声名大噪。当时,张国柱也已经是重庆市二级厨师的红案主考官,待遇相当不错,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夫妻俩家中彩电、冰箱……已是应有尽有。

机缘巧合之下,年时张国柱被四川省国际技术合作公司聘请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四川饭店”担任主厨。张国柱来维也纳不到半年,当时四川饭店的负责人觉得店里的名小吃是短板,想要请邓寀姝来补足。可在当时,夫妻二人同时公派到海外的一个单位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为此,领导特别打报告向国内报批,经过再三争取,年7月,邓寀姝终于带着她国家一级名特小吃师的手艺来到了维也纳的四川饭店,担任副厨师长,主理名小吃和冷菜,试图推广中国小吃、打开奥地利市场。

在四川饭店工作的几年中,邓寀姝和张国柱很快爱上了维也纳这个鸟语花香的宜居之都,松鼠也会经常光顾他们在维也纳的家。

然而,当同四川饭店的合同到期后,是去是留?夫妻二人却有了分歧。

国内优越的待遇和熟悉的环境,对张国柱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但邓寀姝却觉得要把中国菜在奥地利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奥地利人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菜,“在国内开得起,我就不信在国外就开不起”,邓寀姝非常坚持。她意味深长地对丈夫说:“国柱,以我们重庆人的性格,不干个名堂,我们就不要回去。我们得相信自己的绝技,我们开得走嘛!”丈夫看着妻子坚决的眼神,非常感动,就决定和妻子留下来打拼后半生。

年9月,邓寀姝在维也纳22区相中了一家经营不善的餐馆。他们拿出多年的积蓄,又找远在美国的亲戚借了几万美元,钱还是不够。他们还将已有的小吃店抵押给银行贷款,这才终于凑足万先令,“老四川”中餐馆正式开张。

虽然做了老板,夫妻二人却比才开始打工时更辛苦。当时,在维也纳聘请一个工人,费用相当于国内的80个工人。为了节约成本,在这家有着一百五十余个座位的餐馆,邓寀姝和张国柱二人尽量自己干活。由于“老四川”营业面积有限,夫妻二人只能住地下室,一住就是十年。至今,每每想起这段时光,张国柱仍会说:“我非常不愿去回忆这十年!”

由于文化差异和餐馆选址等问题,夫妻俩的这十年坎坷不断。年,餐馆开张不久,张国柱就接到一张奥地利法院的传票。原来,张国柱从国内特意带过去的8个上好的墩子,树木纤维有肉沫就发酵有了细菌,锻打的铁刀有了一丁点儿铁锈,而且中国厨师习惯用的抹帕也被化学检验出了毛病……这些都是奥地利的食品卫生法不允许的。有人告诉他,这和国内不一样,厨房里所有的一切问题都是厨师长的责任,厨师长就是法人了。后来,费了很大周折,奥地利的法院念张国柱是初犯也没有不良记录,就判处罚金块才免了牢狱之灾。

“老四川”开在当时维也纳市郊偏僻的居民区内,客人层次良莠不齐,也偶有酒*或赊账、赖账的食客,甚至有食客在“老四川”馆子里打架。年的一个晚上,一个来自前南斯拉夫地区的客人和一个奥地利客人喝了酒莫名在老四川餐厅里打了起来,打得头破血流,一边打架一边还扔砸东西,把老四川搞得一片狼籍,客人纷纷逃窜。餐厅里瓶子乱飞,柜台倒地,玻璃窗也碎了一地……邓寀姝为了拉住没有付账、跳窗逃走的客人,手臂被划破缝了18针,有些地方还植了皮,输液都输了很久……

这件事情惊动了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当时的一位史领事第医院看望邓寀姝,他握着邓寀姝的手,动情地说:“实在对不起,不知道你们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受了这么重的伤。”大使馆出面和奥地利当局紧急交涉,要求严惩肇事者并进行赔偿。打那以后,“老四川”附近巡逻的警察增多了,而且巡逻警车往往都要停在饭店门口。警察还特意把警察局24小时的紧急内线电话也告诉了张国柱夫妇。

当时还在中国的两个女儿听说后,到维也纳看望父母。看到父母的憔悴和衰老,心疼得直掉泪,坚决要求他们回国。可重庆人的倔强让夫妻二人不愿服输:“都到这地步了,混不出名堂就葬在维也纳!”

奥地利中餐馆的竞争激烈,为了在竞争中站住脚,邓寀姝和丈夫求变求新:在菜品上,不但做出有特色的中国菜,更要搭配上邓寀姝亲手制作的名特小吃,做成套餐的形式,客人的每一次就餐,都如同一次赴宴。为了适应奥地利人的饮食习惯,邓寀姝也把地道的中国小吃做了一些改变,为了让更多奥地利人了解、接受重庆特色的山城小汤圆,邓寀姝在盆子下面用水果铺底,加上牛奶、芒果汁,上面是三色汤圆,又好看又好吃,很受奥地利人喜欢。就餐时,点一个山城小汤圆,成了“老四川”常客的习惯。

奥地利权威美食评论家弗洛里安·霍尔泽(FlorianHolzer)的到来改变了老四川的命运

0年的一天,“老四川”迎来了一位普通的日本客人,点了樟茶鸭子、怪味鸡丝后,这位客人对“老四川”精致的菜品赞不绝口。一个星期后,这位日本客人又带来维也纳权威的美食评论家弗洛里安·霍尔泽(FlorianHolzer),很快,一篇推荐“老四川”的报道就在奥地利的一家权威报纸上发表了出来——霍尔泽在报道的末尾写道:“我从来不在维也纳市郊的任何一家餐馆吃饭,但在老四川吃了以后,我的看法变了。”

口碑一传十、十传百,奥地利媒体纷纷前来报道“老四川”。很快,“老四川”在维也纳声名鹊起,当地人只要吃中餐,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四川”。渐渐地,“老四川”的菜品给客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加上地方比较僻静,一些国家驻奥地利的使节、商界人士和艺术家,都成了“老四川”的常客。

在奥地利厨师协会成立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协会邀请了三十多个国家的代表团搞了为期一周的厨艺表演,“老四川”和当时掌门人已是奥地利华人餐饮服务联合总会会长赵小凤的四川饭店一起,成为唯一一家以企业而不是以国家名义参加的参展方。展台上,邓寀姝把5分钟包个汤圆且同时面光馅光的绝技展示给了奥地利观众,很多人惊叹于中国厨技,看得目瞪口呆。

由于选址在偏僻的居民区内,终究限制了“老四川”的发展,在两个女儿的劝说下,邓寀姝和张国柱在2年忍痛割爱、放弃了奋斗十年的“老四川”,休整了一年。这期间,一位“老四川”的常客、奥地利著名设计师突然找到夫妻俩,想推荐两人接下维也纳最有艺术气息的7区里、隶属于美泉宫的家具博物馆旁的一家餐馆。

这可是炙手可热的*金地段,竞争者无数。为了竞标成功,邓寀珠和张国柱还专门做了计划书。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竞标成功,成为了第一个与奥地利美泉宫签约的中国餐馆!

时任奥地利总理海因茨·菲舍尔也多次到夫妻俩的餐馆用餐并合影留念

有了“老四川”熟客的底子,邓寀珠和张国柱的新店“张和邓”(德语名:皇冠餐馆)很快门庭若市,樟茶鸭、宫保鸡丁、鱼香肉丝、宫保大虾、葱烧海参、干烧鱼、干煸牛肉……都是他们的招牌菜。奥地利报纸、杂志争相采访,奥地利总统、总理、内*部长、外交部长等*要、各国驻奥使节、艺术家、明星等社会名流常在那里聚会:最爱点干烧鱼和干煸牛肉的现任维也纳市长米夏埃尔·路德维希博士当时也是他们的常客;奥地利球星霍夫曼最爱“张和邓”的牦牛肉,每次来都点很多份打包带走;郎朗来奥地利演出时也会光顾……时任中国驻奥地利大使吴恳卸任前,还专门去“张和邓”,把夫妻二人叫出去握着他们的手说:“非常感谢你们对传播中国美食文化的积极贡献!”让两人感动不已。

时任中国驻奥地利大使吴恳同张国柱、邓寀姝

时任奥地利总理海因茨·菲舍尔及夫人也多次到店用餐并合影留念

尽管“张和邓”走高端中餐路线,人均消费在35欧元左右,套餐最高可达欧元……但由于菜品质量优异、经营良好,还是很快在奥地利建立起良好声誉,屡获奥地利“帽子饭店”的称号。在所有媒体的报道中,张国柱最看重德国《美食家》杂志的评价——这本在德、奥、瑞三国发行的《美食家》杂志把“张和邓”评为欧洲十佳饭店之一。

郎朗同邓寀姝、张国柱

6年,邓寀姝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中,以彩盘、热菜、名小吃参赛,取得两块金牌、两块银牌奖章,奥地利国家广播电视台二台(ORF2)对参赛菜品进行了专题报道,介绍了重庆火锅和樟茶鸭。

奥地利著名影星托比亚斯·莫雷蒂(TobiasMoretti)同邓寀姝、张国柱

凭着精湛的技艺和餐馆的名声,邓寀姝也成为了奥地利中华餐饮业协会副会长、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烹饪技术比赛国际评委、奥中科技文化经济交流协会副会长、奥中友协常务理事,跻身当地餐饮业名流之列。夫妇俩艰苦创业的事迹,中国重庆电视台、《重庆与世界》、《今日重庆》杂志都做过专访,《重庆晨报》、《经济报》、《新女报》、《重庆日报》都对他们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年,邓寀姝应重庆复旦中学邀请,在母校八十周年校庆庆典上作主题为“一个复旦人的奋斗历程”的励志报告,获得在场领导、师生的好评、惊叹,学校还将邓寀姝列为“重庆复旦中学校史杰出校友”。

工作之余,邓寀姝也非常热爱生活,插花、歌舞……有很多的兴趣爱好。奥地利的很多中餐馆为了生意年中无休,但“张和邓”每周都会休息一天,劳逸结合,邓寀姝的休息天总是和家人一起度过。每年“张和邓”也会放两次长假,夫妇俩会和两个女儿一起出去度假旅行,放松身心。

由于健康原因,年邓寀姝和张国柱决定退休。“妈妈一直的梦想就是让更多的奥地利人尝到真正正宗的中国菜,‘张和邓’的成功完成了她的梦想”,女儿们动情地表示。

邓寀姝、张国柱在印度

二老退休后,女儿带着他们周游世界,几年来足迹遍布肯尼亚、塞舌尔、印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世界转了一圈,还是最喜欢奥地利,这里才是我们的家”,张国柱说,他和邓寀姝退休后,在奥地利华侨华人退休联谊会的大家庭里找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邓寀姝是联谊会舞蹈队、时装表演队等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她与会员们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十分融洽,作为联谊会美食组组长的她更是将一身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更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戴。

夫妇二人在美国华盛顿

今年中秋,邓寀姝已经专门重新整理了名特小吃的资料、做好准备想要教大家做月饼。联谊会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