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知道怎样开发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别急,原创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00818/8130758.html

看着别家的孩子琴棋书画慢慢地学了起来,自己家娃还在放养野玩中,会有些担心别家孩子会了,我家的不会怎么办。

可能自己小时候也没受过这方面专业教育,也没有什么经验,所以现在对待孩子的兴趣爱好上,更有些慌乱。不太知道孩子的兴趣点在哪,也不太清楚要不要开发培养孩子,或者说日常要进行怎样的开发培养。

就这类问题,在11月15日-17日的上海国际童书展上,我们有幸采访到一位青年知名图画书作家——韩煦老师(笔名“含蓄挺好”),她现在也同时在做自己的工作室“有书童想艺术体验中心”,亲自给孩子们提供高品质创意美术课和绘本阅读指导,在教授孩子过程中,也遇到过有上面类似担心的家长。

(图为韩煦和她的获奖作品们)

可能因为都是从事着有关孩子的工作,我们和韩煦作家在孩子美术(艺术)教育这块有很多共同话题,所以,我们特别邀请了韩煦老师为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孩子兴趣爱好”专访问答,希望韩煦老师的多年图画创作和实战教学经验能够帮助大家提前消除担心疑虑,开心开发培养孩子艺术力。

微妈

现在兴趣(班)的种类有很多,家长们有时候也看不清自己孩子到底喜欢什么,有哪些兴趣,有些焦虑担心的。您能为我们分享一下,您是通过什么发现自己有插画这一兴趣的呢?后来又是通过什么确定自己爱上了插画并坚持一直创作下去的呢?

很多人都问过我这个问题,我想可能与我的家庭环境熏陶密不可分,我的父母从事艺术行业多年,我从小耳濡目染,所以对画画、美术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小时候看到父亲很轻松地就把一个物件画得栩栩如生,就很佩服父亲,父亲也给我做了一个很棒的标杆榜样。

但确定自己要坚持创作下去,还得益于选择去意大利留学读研,当时在博洛尼亚美术学院读插画专业,也遇到了对我插画创作帮助很大的导师,把我领到了一个新的天地。因为大学期间学习的是视觉传达,对插画、对创作还比较懵懂的,刚开始插画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后来自己在儿童书店实习的经历,以及坚持阅读的习惯,不停地大量地阅读绘本,让我更加对绘本创作感兴趣,并有意识地学习和思考创作方式,更想一直长久坚持创作下去。

韩煦

微妈

就我们知道要创作一份作品,不光要会设计人物角色、懂故事情节编排,还要很会定画风技法等等,您创作前一般都要考虑哪些因素?有没有让你感到有压力或者充满期待的地方?

除了你提到的这些,有时考虑细节化的东西也比较有压力,比如人物造型、绘本语言的斟酌、故事的有趣性、艺术性等等。

在《章鱼先生卖雨伞》的手稿中,章鱼先生最开始只有5条触角,因为8条触角对造型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考虑到低幼图画书的认知性,我尝试从造型上做出调整,将章鱼设定为和现实一样的8条触角的形象,章鱼先生的脑袋也相应变小了。

角色设定好了,故事情节也理顺了,还有最后一步就是绘本语言的反复凝练改进了。由于自己开设了绘本创意课堂,能经常与孩子们的接触交流,可能也多少受这个影响,在最初创作《章鱼先生卖雨伞》的文字时,用的就是自己课上给讲孩子们故事时使用的字句,想要给看到《章鱼先生卖雨伞》的小读者呈现一种现场讲故事时的亲切感。

但现实是,图画书最终是要先交到陌生的家长手中去,然后家长再给孩子们去阅读,我们无法保证每个读者都能还原作者讲故事时的语气、动作和神态,那么这套书能给带给孩子的东西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解决这个问题,还要特别感谢国图少儿馆馆长王志庚老师的建议,在王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又对文字进行了多次斟酌,最终去掉了我个人色彩比较重的口语化的表达,而是采用了尽可能让每个人读起来都朗朗上口的拟声词:

韩煦

微妈

就我们普通工作者在日常的一些写作中,难免遇到一些纠结的部分,主要困于不知如何取舍。想请教您一下,在您的创作过程中,故事情节、人物设计或以何种技法展示它们,您也有过类似的纠结犹豫吗?最后又是出于怎样的思考决定让你一定要去创作它向人们传达它的呢?

有过,比如在《章鱼先生过生日》图画书中,一开始就纠结了章鱼先生的出场方式,是从窗子里进来的呢,还是从门缝里进来好呢,又或是从地底下出来好呢。还有就是章鱼先生的生日帽,要什么形状的呢、什么颜色的呢。

也出了不同的手稿,在纠结不定的时候,我的先生傅钰沣老师给了我很多建议,由多做减法,尽量简单化、生活化。

简单化是为了给孩子留足想象的空间,生活化是让孩子觉得绘本图画就是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自己过生日时戴的生日帽也是章鱼先生的生日帽,让绘本与生活自然承接,减少低幼孩子的认知落差感。

绘画语言多了,难免会复杂繁琐,一方面容易造成关键信息传达失真,另一方面,也容易固定孩子思维,限制孩子想象。

先生他本身也是位很厉害的插画师,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我,很感谢他。

韩煦

微妈

欣赏了您的《走出森林的小红帽》、《章鱼先生卖雨伞》和《章鱼先生过生日》作品后,知道了您也尝试了不同绘画技法,比如版画、水彩、彩铅等,但最终选用了拓印拼帖的技法,拓片剪纸是您的风格特色吗?在日常孩子们学插画的时候,是否需要注意发展一下自己的个人风格?怎样确定一种风格是否适合自己呢?

拓印拼帖风格,是在一个偶然无意间找到的。有一天,在公寓里玩硬币,涂涂抹抹得出来的。当时看到纸上的硬币纹理,觉得很神奇,就地取材,尝试了自己的门窗、地板、厨房用品等的拓印。

这里有个小彩蛋:你能看出斑马一家身上的纹理,是用什么拓印出来的吗?看出来了留言告诉微妈有奖哦。

对于低幼的孩子,我们为他们提供好绘画材料就好,放手让他们尽情开心地画,不必用我们大人所说的一定要画得像才好来评价他们的创作,这样孩子反而会受固定思维影响,想想个孩子画的东西风格都一模一样,那孩子还会有个人特色嘛。所以啊,在孩子自己的创作上,我们尽量不要用成人的思想去干涉约束他们,替而代之的是自己先多阅读多看绘本,愿意接受不同事物,尝试打破固定思维。

这样能更好地给孩子读或讲解不同类型的绘本书籍,形成持续的良好的阅读氛围,孩子看得多吸收得多了,会慢慢形成一个筛选辨别能力,也更知道自己喜欢哪种,哪种适合自己,对日后形成自己独特画风有很大帮助。

韩煦

微妈

我们都知道,无论写作、插画,都是一个非常需要灵感的职业,需要源源不断的灵感供给,但再有天分的人也会有灵感枯竭的时刻。您是怎样做到时刻都能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或想象力呢?

在创作《走出森林的小红帽》之后的有段时间,感觉自己就突然没有了创作灵感,很痛苦。

那会还要多谢先生的帮助,让我走了出来。自己也总结了一些小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孩子们以后少走弯路:

01.内在自我要求不断浇灌自己,给自己充电。

“我看见,一个头上扎着喷泉的女孩,每天灌溉自己。”

这是我在成为图画书作家之前发在朋友圈的一段话,这张插画至今都是我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