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梁思成与林徽因他们在深山里,找寻遥远的盛 [复制链接]

1#

梁思成和林徽因,他们是民国学人中的神仙眷侣,也是著名的建筑学家。他们为保护中国古建筑而奔走的故事,对很多人而言,也是耳熟能详。

梁、林二人何以投身中国古建筑的研究?这一切的开端,竟与一本“天书”重现人间密切相关。

年,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寄来的一本叫《营造法式》的古书。正在美国读书的梁思成为了破译这本神秘的“天书”,最终选择和林徽因一同回国。

在往后的日子里,梁林夫妇带领着营造学社的同仁,走过了一处又一处深山、荒野与市镇,抱着“与时间赛跑”的信念,他们忘情地投入到中国古建筑的找寻与研究当中,并终于在山西的深山里寻找到了唐朝的痕迹。

为什么梁思成会对唐朝建筑如此执着?他背后的营造学社是一个什么样的团体?它与“天书”《营造法式》之间又有什么渊源?

下文中,作者张泉将带我们走进民国学人的世界,通过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故事,去呈现那个时代下的大师们的家国情怀与文化担当。

下文选摘自《荒野上的大师》,小标题部分为编者所拟,经出品方授权推送。

1.“天书”重现

年的费城,正在紧张地筹备美国历史上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一百五十个独立日,费城大规模兴建展馆,准备向全世界展示最新的科技与艺术成果。

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四年级学生梁思成,却忙于重新设计凯旋门。在课堂上,有时他被要求修复损毁的建筑,有时则需要规划一座未完成的教堂。这些作业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无论做出何种构想,一定要与当地环境相契合。

父亲梁启超寄来的影印本《营造法式》,却让梁思成不知所措。透过微微颤动的纸张,纵横捭阖的斗拱与飞檐似乎都峙立起来,栩栩如在眼前;他认识纸上的每一个汉字,但他读不懂那些神秘的文字,它们以匪夷所思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像是另一个世界的语言。

这本“天书”的扉页上留着父亲的字迹:“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

“天书”《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刊行于北宋崇宁二年(年),由将作监李诫奉旨编修,原本是为了推出工程标准,杜绝贪污浪费,却也因此保留下中国营造的规则与智慧。不料,仅仅十四年后,帝王便拱手让出汴梁,许多令人惊羡的技艺和美学,落进原木的裂隙间。历经千年,《营造法式》中记录的规则消磨在一代又一代工匠的口口相授中,流沙般渐次散佚,终被遗忘。

年,《营造法式》突然重现人间。作为北方政府总代表,朱启钤南下议和,却在江南图书馆意外地发现了失传已久的《营造法式》。他做过交通总长和内务总长,主持过紫禁城的修缮与改造,对营造格外感兴趣,立刻意识到这部著作的独特价值。他发现的《营造法式》是钱塘丁氏家族的钞本,其间错误疏漏很多,绘图也较简陋,此后,藏书家陶湘将“丁本”《营造法式》与《四库全书》及民间钞本比对校勘,推出“陶本”《营造法式》。刚出版不久,梁启超就把它寄给长子梁思成,希望梁思成不要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