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洗掉标签,重新认识中国一代才女林徽因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这段诗选自林徽因《莲灯》。当代作家齐红接触这篇作品后,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这是林徽因人生姿态的最好描述,在可能的情况下,让自己的生命燃烧成最美丽的状态,从而达到个体的辉煌与极致。”

其实,这就是林徽因精彩一生最好的诠释。

如果提到林徽因,你还绕不开她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人的情感纠纷也并不意外,因为诸多人对她的认识都只停在了桃色八卦上,这也导致诸多后人给林徽因打上了片面化的标签。那今天,就让我们来洗掉标签,客观认识一下林徽因。

林徽因,出生于年6月10日。原名林徽音,名字取自“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出生于浙江杭州,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领导小组成员,梁思成妻子。林徽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主要设计者,主要文学作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九十九度中》等。年4月1日,林徽因逝世,享年51岁。

林徽因幼年照片

于建筑竭尽所能

缘起邻居,求学时期波折不断

林徽因和建筑的缘分最先开始于年4月。当时年仅16岁的她,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从此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年,林徽因考取了半官费留学,和梁思成一起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均从三年级课程读起。梁思成受林徽因影响,选择了建筑系。而林徽因遇到了学习建筑的第一个难题: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只好注册在美术系,但是她仍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

在两人出国不久,梁思成母亲李惠仙去世。梁思成的难过与悲伤不可能不影响林徽因,况且李惠仙并不喜欢这个所谓“独立女性”的准儿媳,这就促使李惠仙的大女儿梁思顺对林徽因也心怀芥蒂。梁思顺随驻外使节的丈夫在加拿大时,还与林徽因发生了正面冲突。数月两人才化解冲突、重归于好。夹在中间的梁启超因此兴奋不已,给儿女寄了长信,其中还提到:

思顺对于徽音感情完全恢复,我听见真高兴极了。这是思成一生幸福关键所在,我几个月很怕思成因此生出精神异动,毁掉了这孩子,现在我完全放心了。”

年,林长民去世。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噩耗,在林徽因的幼年时期乃至青年时期,父亲不仅给予她亲情和关怀,还一直都扮演着一个精神导师的角色。同时,父亲的离世不仅给她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而且还让她陷入了经济危机。作为家中长女,林徽因曾因父亲离世,一度想辍学回国谋生,但很快遭到了母亲和梁启超的劝阻。梁启超还主动提出为林徽因缴纳留学等各种费用,但实际上,当时的梁家经济也比较困难,梁启超还准备动用股票利息解难。且为林长民料理丧事期间,梁启超的身体也开始出现小便带红的问题,这正是肾病的先兆。

在这种波折不断的情况下,距离入学不过两年时间,林徽因便如期取得了美术学士学位。最让人惊讶的是林徽因作为建筑系旁听生,竟然不到两年就受聘担任了建筑设计教师助理,不久更是成为这门课程的辅导教师。

年春,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同年8月,蜜月刚过,梁思成前往东北大学筹组建筑系。这是中国大学里的第一个建筑学系,其他少数学校仅有建筑专业。而此时的林徽因则应邀在福州做《建筑与文学》和《园林建筑艺术》的演讲。次年,林徽因前往东北大学讲授《雕刻史》和专业英语。

林徽因照片

建筑领域贡献众多

古建考察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古建筑实地考察工作最早是在沈阳开始的。

当时两人在东北大学任教。沈阳的古建筑并不少。于是教学之余,两人开始了实地考察。

根据记载,从年到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多个县,考察测绘了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

这里不得不提到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国营造学社。

中国营造学社于年2月在北平正式创立,朱启钤任社长,梁思成、刘敦桢分别担任法式、文献组的主任。该学社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和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编辑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年停止活动。据林洙在《困惑的大匠梁思成》中记载,营造学社在北平期间,除测绘故宫的重要建筑六十余处及市内的安定门、阜成门、东直门、宣武门、崇文门、新华门、天宁寺、恭王府外,还离开北平调查了一百三十七个县市,调查古建筑殿堂房舍一千八百二十三座,详细测绘的建筑二百零六组,完成测绘图稿一千八百九十八张。这其中林徽因必然是有一定贡献的。

年,梁思成出版了《清式营造则例》。林徽因执笔撰写了统率全书的第一章“绪论”。不过林徽因的贡献可不仅于此,梁思成在《清式营造则例》写序时特别说明:

“内子林徽音在本书上为我分担的工作,除‘绪论’外,自开始至脱稿以后数次的增修删改,在照片之摄制及选择,图版之分配上,我实指不出彼此分工区域,最后更精心校读增削。所以至少说她便是这书一半的著者才对。”

林徽因对于古建筑的有着很强的敏锐性。比如她不过是在列车上从窗口往外无意地一瞥,就察觉到远处的雨花宫非同寻常。后来的考察结果证实,它是一座建于公元一零零八年宋代初期的建筑,是古建中简洁结构的重要例证,体现了中国建筑风格由唐到宋的过度,在建筑史上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

再比如是她首先敏锐地留意到佛光寺梁上的字迹,为确证寺庙的年代提供了铁证。这是两人在无数次的古建考察中,最辉煌的一次,发现了中国现存最早木结构建筑——台山木结构佛光寺!西方的古代建筑基本是石块砌成,经得起风雨侵蚀,雷火毁坏,因此至今留存很多。中国房屋多以砖木构建,当时已不知是否还有唐代木构建筑的存在。日本人曾扬言,要看这样的建筑只有去他们的奈良城。林徽因和梁思成立志要找到中国唐代的木结构建筑,可是当时还没有旧建筑名录,四处奔波寻找,才终于找到佛光寺。

林徽因爬上高悬的大殿脊檩寻找可能的文字依据,通常那里会写下建造年代,这实在是很艰辛而又危险的事。上面一片漆黑,打亮手电,只见檩条盖满了千百只蝙蝠,竟祛之不散。不意间照相时镁光灯闪亮惊飞了蝙蝠,没想到底下还挤满了密密麻麻的臭虫。头几天,他们就这样不停地爬上爬下与蝙蝠、臭虫周旋。终于,林徽因隐约辨出了两丈高的大梁底面有墨迹。费劲地认了半天,仅见到一行字:“女弟子宁公遇”,其余则依旧模糊一片。

正是因为这番字,才能确认寺庙的建造年代,从而证明大殿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八五七年。这可是发现的中国现存最早木结构建筑!

新中国国徽设计

9年9月下旬,林徽因和建筑系的10名教师一起参加了国徽的图案设计工作,她将自己的心血和学识全部倾注于这项设计。他们的设计方案于年6月被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大会选定为国徽。年,林徽因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年,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承担了设计碑座饰纹和花圈浮雕的任务。后来人们将她设计的花圈图案草稿(一小块碑石)放在八宝山她自己的墓碑前纪念她。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东北大学校徽设计、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都是由她承担主要设计工作,除此之外,她还参与到保护奈良古建、景泰蓝保护的工作。她还发表有关建筑的论文。记录如下: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

《平郊建筑杂录》(与梁思成合著)

《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署名林徽因、梁思成)

《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的鉴别问题》(署名林徽因、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辽、宋部分)

《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梁思成、莫宗江合著)。

林徽因照片

于文学思想独到

林徽因不仅在建筑领域颇有建树,而且在文学方面林徽因也颇有才华。

她的作品涵盖了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各种形式。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林徽因诗集》(年)等。年,先后发表诗《那一晚》《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及短篇小说《窘》,《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另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

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林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她的行径?

催一阵急雨,抹一天云霞,月亮,

星光,日影,在在都是她的花样,

更不容峰峦与江海偷一刻安定。

骄傲的,她奉着那荒唐的使命:

看花放蕊树凋零,娇娃做了娘;

叫河流凝成冰雪,天地变了相;

都市喧哗,再寂成广漠的夜静!

虽说千万年在她掌握中操纵,

她不曾遗忘一丝毫发的卑微。

难怪她笑永恒是人们造的谎,

来抚慰恋爱的消失,死亡的痛。

但谁又能参透这幻化的轮回,

谁又大胆的爱过这伟大的变换?”

年,《谁爱这不息的变幻》发表,署名徽音。这是林徽因文学创作生涯的第一首诗。当时还有一位作家叫林微音,两者名字相似,读者难免混淆。编者甚至特意发过声明,但是依然混淆不断。于是,林徽音更名为“林徽因”。

林徽因曾以《新月》为发表诗作园地(事实上发表于《新月》的诗作数量很是有限),也与徐志摩多有交流切磋,她的作品入选《新月诗选》,所以研究者因而不无依据地奉她为“新月诗人”。但她的诗往往别具一格,思想独到。年,林徽因去世三十年后,《林徽因诗集》出版。

她的诗,最负盛名的应该是她的《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诗常常被人误解为是她写给徐志摩的情诗。实际上,这首诗年发表,而徐志摩年便去世了,时间线显然不符。其次,从其中的“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我们可以体悟到的并非是对一个成年男性的喜爱,大量的研究也更偏向于解释这是林徽因写给自己儿子——梁从诫的。梁从诫先生也曾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她写的亲情诗篇颇受推崇,歌咏爱情的诗篇也备受喜爱。据说有个青年读罢《那一晚》这首诗作热泪盈眶,特意买了一册关于林徽因的著作送给他爱恋的女友。

除了亲情和爱情,她还颇有一些叹息民众苦难的或描摹民众生活的作品。比如《微光》。0年后,历经沧桑的她,诗稿并不多,但诗中时时流露出了关怀祖国前途、命运的情愫。

她的小说《九十九度中》被看作是早期运用现代派手法的名篇。李健吾非常欣赏这篇文章并表示:“在我们过去短篇小说的制作中,尽有气质更伟大的,材料更事实的,然而却只有这样一篇,最富有现代性”。也不枉费胡适称她为“中国一代才女”。

关于林徽因,我们总能看到她的许多评价,而我最喜欢的是陈学勇的看法。

林徽因应该是这一群体(中国妇女先觉者)中很特别的一个。面对这样的女子,倘若还要纠缠她的情感,那么那个据说为她终身不娶的哲学家金岳霖的真诚最能够说明她情感的品质。倘若还要记起她的才华,那么她的诗文以及她与梁思成共同完成的论著还不足以表现她才华的全部,因为那些充满知性与灵性的连珠的妙语已经绝响。倘若还要记起她的坚忍与真诚,那么她一生的病痛以及伴随梁思成考察的那些不可计数的荒郊野地里的民宅古寺足以证明,她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真正的女人”

林徽因照片

最后,以林徽因先生之言宽慰诸君:

我们应当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的。无论他多么的平凡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总有一个角落会将他搁置,总有一个人需要他的存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