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抛开美貌才华与爱情,别忘了她是一位真正 [复制链接]

1#

抛开美貌、才华与爱情,别忘了她是一位真正的建筑师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林徽因

陆小曼曾这样评价林徽因:“一个女人能叫人同时敬和爱,那真是难极了”。

在沈从文眼中,她是“绝顶聪明的小姐”;

在胡适眼中,她是一代才女。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更是对她一生最好的评价。

她有足够的人格魅力和高自尊勤奋工作来支撑她的爱国情怀和理想信念,完美诠释了风骨两个字。

她如空谷幽兰,独倚清芬,她如浮世雪莲,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一位专业出色的建筑师往往要经过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锤炼。

比如林徽因。

林徽因

她是建筑学家梁思成的亲密战友和伴侣,是万千文艺青年心中的女神。她是诗人,是作家,更是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她的专业素养,体现在她5年走遍个县市的实地考察里,在她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后成箱的图纸里。只是,她那些不知真假的“绯闻”广为流传,甚至盖过了她一生奋斗而来的真名号——建筑师林徽因。

“画房子”引起了她的兴趣

第一次接触“建筑学”这个名词时,林徽因刚满16岁。

当时,由于国际联盟事务需要,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需要常驻伦敦。为了培养女儿“改良社会的见解和能力”,林长民带上了女儿林徽因。

林徽因和父亲林长民

初到伦敦,林徽因对周边的一切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好奇。除了陪父亲接待前来拜访的中外访客外,她最喜欢做的,是去看一位同在伦敦的同学画画。

这位同学的画和林徽因曾经看过的都不一样。他只画房子。

看似简单的线条在画板上不断叠加,很快,一座风格各异的漂亮房子就在画板上“建”好了。这个过程,林徽因常常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

但时间久了,林徽因就不满足于只做一个“观众”了。在她的追问下,这位同学给林徽因详细解释了“建筑学”这个专业。林徽因几乎没有犹豫,当下就确定了要把这种“艺术和人的日常需要结合在一起的工作”作为事业发展的目标。

性别不是拦路虎

年,林徽因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递交申请,因“建筑系不收女生”被拒之门外。她转而申请学校的美术系,顺利入学后,马上选修了大量建筑系课程。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课业原本就非常繁重:除了每周固定40小时的课时外,学生们还必须通过大量的绘图练习反复钻研古典绘画技巧,“每周至少练习20小时”更是当时建筑系学生们心中的一项不成文规定。除此之外,林徽因还必须完成美术系的课程要求。难度可想而知。

林徽因在测绘唐代经幢

但令人意外的是,重压之下,林徽因的学习成绩却出奇的好。她的同学回忆说:“她的作业总是得到最高分数,偶尔拿第二。”

林徽因的表现也得到了校方的肯定。入学仅两年,她就从一名建筑系“选修生”成为了建筑设计教授的助理,随后又当上了建筑设计课的辅导员。她和“建筑学”的缘分,也越来越深了。

张图稿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习经历让林徽因意识到中国在建筑史研究领域的匮乏。因此,学成归国后的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加入了当时专门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机构——中国营造学社,希望能够总结出中国建筑的“文法”。

中国建筑的基本形式是木构建筑。宋朝的《营造法式》和清朝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对这一形式都有相对系统的理论记录。但理论总归是理论,没有老师傅口口相传,书里短短的一句话,都非常艰深晦涩。

林徽因意识到:必须进行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测绘资料,否则别想完全理解木构理论。

她和丈夫梁思成将第一次野外考察的地点定在了蓟县的独乐寺。

林徽因在工作

这次野外考察的艰辛,也给林徽因留下了深刻印象:“每去一处都是汗流浃背的跋涉……这三天来可真是累得不亦乐乎,吃的也不好……我们比上星期的精神差多了,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车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处乱抓,结果浑身是包!”但林徽因却坚持了下来。

从年到年,5年的时间里,林徽因和梁思成走遍了个县市,考察古建殿堂房舍座,详细测绘建筑组,完成测绘图稿张,为我国古建筑研究留下了一套完备的可供参考的资料。

最后的6年

或许是因为早年间的劳累、奔波,林徽因的身体情况急转直下,曾几度卧床休养。

但就是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林徽因却迎来了生命最后6年中学术生涯的高潮——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徽的设计工作主要交由两支团队负责,一支是以张仃、钟灵为首的“中央美术学院团队”,另一支则是以梁思成、林徽因为首的“清华大学团队”。林徽因也成为整个团队设计灵感的主要源泉。

她对比了当时近千件国徽样稿,提出了“庄严稳重”的整体思路,还定下红、*两色为国徽主体用色。随后,她便马上开始着手画草图、绘制正式图。

当年为了赶进度,林徽因常常工作到深夜。而最后的国徽样式,就是从林徽因熬夜赶制的二三十个正式国徽式样里选定的。

三版国徽设计对比图

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林徽因的工作任务更为繁重。当时,由于梁思成经常到苏联访问,林徽因不但要负责纪念碑的美术设计,还要同时负责纪念碑设计的管理工作。单单在设计纪念碑的小须弥碑座纹饰时,林徽因就反复推敲,仔细对比了不同纹样的特点,最后才确定以唐代风格为整体基调,以象征高贵、纯洁和坚韧的牡丹、荷花和菊花作为基本纹样。

林徽因墓

直到今天,人们还能在林徽因的墓碑下方看到一块刻着秀丽花圈的汉白玉,这原是她为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雕饰试刻的一个样品,也是敬献给她的最独特的墓志铭——她是建筑师林徽因。

林徽因到底有多美,只能说她的美不仅仅是外在,更在于她的内在,一个人的谈吐见识同样影响自己的气质。

林徽因的一生,就像闪耀着光芒的诗句;

林徽因的诗句,如同晨曦中夺目的晶莹。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她是诗人,是画家,是教授,是建筑师,是胡适眼中的“一代才女”,是沈从文眼中“绝顶聪明的小姐”,是众人眼中一个有才情的女子。

她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

她,就是一代才女林徽因。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套《林徽因文集》(全三册)。

这套文集一共三册,包括《爱上一座城》《你是那人间四月天》《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爱上一座城》是林徽因的建筑学专著,她用清新优美的文字介绍中国建筑,别具风韵,雕梁画柱间,让人如入画境。

《你是那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诗歌、散文集,她的诗歌曼妙多姿,她的散文情意悠长。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是林徽因的小说、戏剧、书信集,她的小说、戏剧作品,文字细腻,感情真挚。她的书信,充满知性的妙语,再现了一个至情至性的林徽因。

读林徽因的诗文,仿佛置身她的沙龙,倾听她的诉说,那优美灵澈的文字,透露出优雅高贵的气质,散发出摄人心魄的魅力。

有网友在读到这套书时评价说:“一直都很喜欢林徽因,那样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活得明白,通透,待人待物又至情至性,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这套书是精装版,印刷精美,装帧雅致,配得上林徽因这个风华绝代的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