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日开幕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 [复制链接]

1#
展览信息

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

BuildinginChina:ACenturyofDialoguesonModernArchitecture

地点: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档案馆

宾夕法尼亚大学费舍尔美术图书馆

Locations:KroizGallery,ArchitecturalArchives

FisherFineArtsLibrary,UniversityofPennsylvania

时间:

年1月28日~5月16日

Dates:January28-May16,

一个世纪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见证了中国建筑走向国际化的转折点。二十三位年轻人在-年间先后远渡重洋到这里攻读建筑学。作为中国第一代现代建筑师,他们学成归国之后建立了中国的建筑教育体系,致力于建筑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并完成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建筑作品。他们的设计一方面受到当年宾大所教授的布扎体系的影响,另一方面积极寻求与中国传统建筑语言的创新融合,进而通过更具实验性的创作探索属于中国的现代主义风格。他们的建筑作品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变革与进步。

这些建筑先驱们发起的国际对话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延续,其中重要话题之一是全球性建筑技术的探索和设计创作中本土身份的呈现之间的关系。在中国高速城市化和全球化经济语境下,新一代独立建筑师继续在设计和教育双线实验,从不同角度探索具有中国特点的现代建筑表达,以批判性建造为推动文化进步的力量。

立足于中国建筑与宾大首次交集的世纪之后,本次展览审视在现代建筑发展进程中关键性的跨文化对话,以及中国建筑实践中的跨世代连贯性。展览分为历史和当代实践两个板块。历史板块回顾在宾大接受建筑设计训练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的作品,突出他们对现代主义运动的回应,以及在设计中体现本土特征的尝试。当代版块聚焦于两位中国建筑师兼教育家张永和与王澍的作品。通过从艺术家工作室到乡村整体改造等六个不同规模项目的呈现,该版块展示了新一代中国建筑师平衡全球化和本土化关系的不同方式。

历史版块

年9月21日,朱彬成为正式注册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课程的第一位中国学生,开启了中美之间现代建筑对话的篇章。

“中国建造”展览的历史版块在之前三次相关展览——”基石“(年在南京),”觉醒的现代性“(年在上海)和“归成”(年在北京)——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二十三位年至年间求学于宾大的中国建筑师的实践。这一版块展示他们在宾大的早期专业训练和回国后作为建筑师和教育家的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至五十年代,这些建筑师的开创性实践取得丰硕成果。以范文照、杨廷宝、梁思成、童寯、陈植、和林徽因为代表的杰出建筑师在上海、南京、北京和天津等大城市承担了众多备受瞩目的建筑和城市规划项目。他们的作品既体现了在宾大受到的严格建筑训练,也反映了他们对国际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回应,这些工作为后继的建筑论述、城市发展和设计教育开辟了道路。

这一版块将这些中国留学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期间的设计作业同之后在中国建成的建筑项目结合展示。相关展品一方面体现当时在中国新的建筑风格兴起时的多元化设计方法,另一方面凸显这个建筑师群体在作品中寻求和表现民族性的共同探索。

北京和平宾馆,杨廷宝设计PeaceHotelofBeijing,designedbyYANGTingbao.

当代版块

在当代中国,实验性建筑在几十年的经济改革和全球化进程中逐渐涌现。特别在国有设计院体制之外从事独立创作的建筑师们,他们对中国快速城市化和大规模空间生产的建造方式持批判态度,并寻求将当代技术与地域性实践更微妙地结合起来的可能性。北京的非常建筑事务所和杭州的业余建筑工作室在相关的探索中体现出了鲜明的代表性。此展览版块从这两家事务所近期完成的项目中各选取三个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呈现和对比,我们希望展示他们的设计方法在不同规模上、材料上、和不同地理环境中的表现。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最初手稿、设计图纸、最终建成效果,以及对建筑师采访的多元化呈现,展示他们对中国当代建筑的独特诠释。

吉首美术馆,张永和/非常建筑工作室(摄影:田方方)JishouArtMuseum,designedbyYungHoChang/AtelierFCJZ(PhotographIANFangfang).富春山馆,王澍与陆文宇/业余建筑工作室(摄影:吕恒中)FuyangCulturalComplex,designedbyWANGShuandLUWenyu/AmateurArchitectureStudio(PhotographVHengzhong)

策展人

LINZhongjie林中杰

TONGMing童明

LIXiangning李翔宁

联合策展人:林中杰、童明、李翔宁。

Co-curators(fromlefttoright)r.LINZhongjie,Dr.TONGMing,andDr.LIXiangning.

主办单位

Universityof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大学SoutheastUniversity东南大学TongjiUniversity同济大学协办单位Penn-WhartonChinaCenter宾大沃顿中国中心AtelierFCJZ非常建筑事务所AmateurArchitectureStudio业余建筑工作室ArchitecturalSocietyofShanghai上海市建筑学会ArchiDogs筑格传媒策展顾问(按姓氏英文字母顺序)CAOJiaming曹嘉明

上海建筑学会理事长YungHoChang张永和

非常建筑事务所创始人,麻省理工学院实践教授AmyGadsden艾米.格斯登

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务长

HUANGPing*屏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总领事

LULijia鲁力佳

非常建筑事务所创始人LUWenyu陆文宇

业余建筑工作室创始人FrederickSteiner弗利德里克.斯坦奈

宾夕法尼亚大学魏茨曼设计学院院长WANGShu王澍

业余建筑工作室创始人,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WilliamWhitaker威廉.威特克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档案馆馆长JohnZhang张忠

沃顿商学院教授,宾大沃顿中心主任ZHANGTong张彤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策展团队主要成员ArielGenadt艾里尔·格纳特

DINGLiyang丁力扬

JIANGJiawei江嘉玮

ZHANGQi张琪

XUBoqian徐搏谦

展览现场

织城网络UrbanNetworkOffice

城市研究

公共艺术

文化再生

城市是一种网络化的编织体,城市空间及其文化积淀是我们的工作对象,我们通过一种开放与合作的方式进行城市研究,并力图通过多元化的公共艺术形式来激发城市空间活力,从而为城市地区带来文化再生,为城市更新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