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聚之星
矢志不改初心,勇毅担当使命。在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我区各“访惠聚”驻村(社区)工作队聚焦聚力总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访惠聚”驻村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在奋力奔跑中发出最璀璨星光。“*访惠聚”今日推出“五个”新作为展示第24期,看看“访惠聚之星”的精彩展示!
着手成春情暖“红山”
记医院驻巴嘎乌图布拉格牧场乌兰哈达一村工作队
乌兰哈达蒙古语意为红山。医院驻巴嘎乌图布拉格牧场乌兰哈达一村工作队从建强基层*组织、拓宽致富门路、办好实事好事等方面入手,以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斗志、真挚的感情,服务群众,凝聚民心,向村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服务站”激活*员归属感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乌兰哈达一村是牧业村,距巴嘎乌图布拉格牧场80公里。村民一年四季过着游牧转场的生活,村里存在*员学习集中难、管理监督难、活动组织难、服务跟进难等问题,致使村*员归属感不强,村*支部凝聚力不高,群众满意率低。为此,工作队按照“集中连片、居住相邻、便于活动”的原则,以*员中心户为圆心,科学划定*小组5个,同步建立“*群服务站”,并配备了牌匾、*旗、学习材料、电脑、无线网卡、爱心药箱等。今年以来,在“*群服务站”开展主题*日、*员学习等活动场次,*群文体活动28场次,为群众及时办理贷款、保险、*策咨询等各类事务余件,解决困难诉求20余件,让“*群服务站”成为了*员的聚心之家和群众的便民之家。
“以前参加*组织活动,许多*员从山上下来一趟很不容易。现在好了,在“*群服务站”就能过组织生活了,村民*员的归属感被激活了,村*支部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了。”村*支部书记加卡·苏拉说。
工作队还建立“毡房课堂”,选派能力强、双语好的*员担任校长,将“毡房课堂”打造成为上联*支部、下联*员群众的中转站。同时,依托“毡房课堂”大力开展农牧民培训,选派就近教学点老师、致富带头人、结亲干部等建立师资库,以*的十九大精神、双语、专业技能为主要授课内容,使牧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带动牧区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金点子”提升牧民获得感
乌兰哈达一村是牧业村,要想增收致富只能在发展养殖上想办法。驻村伊始,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到牛羊品种差、出栏价格低是制约村民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工作队以牲畜品种改良为重点,从外地引进萨福克羊和安格斯牛品种,邀请兽医专家蹲点指导45天,手把手教牧民牲畜人工授精、冷配、胚胎移植等技术。为确保品种改良成效,工作队引导成立宝尔呼德格牲畜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牛羊入股、统一改良、年底分红的方式,鼓励牧民将牛羊统一入股合作社进行品种改良,如今合作社有60余户村民入股,改良羊只,牛头。同时,工作队多方联系各地牛羊收购点签订销售订单,为合作社打开了销路。
村里致富带头人才布格加甫·那木吉力苏荣说:“我家的羊都改良成萨福克羊了,一只能多卖元钱,明年我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再增加只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工作队举办餐饮、旅游服务等培训12期,培训村民余人次,鼓励16户牧民开起了牧家乐,并帮助制定菜单、找帮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