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类型分期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85443.html年1月4日上午,研修班邀请清华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生导师张敢教授为大家带来《规范与颠覆——当代视域中的美术学院》课程,本节课程由西方美术学院的历史出发,探讨了对于美术教育来说,规范与颠覆是如何符合辩证规律的,以及作为当代艺术家又该如何先学规范再打破规范,以敏感的视角,对时代做出敏锐的回应的问题。
清华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生导师张敢教授
张敢教授由学院的规范与对立统一关系展开今天的授课内容,在第一部分,以西方美术学院的历史讲述了美术学院规范的确立,他着重提到,西方历史上第一所美术学院是在画家、建筑师和作家乔治·瓦萨里的倡议下建立的AcademyandCompanyforArtsofDrawing,而不是我们熟知的博洛尼亚美术学院。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学院更重视理论与研究。年法兰西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成立,学院课程分为低级班和高级班,并形成了一种先临摹素描,再画石膏像,最后画真人写生的教学流程。成为学院一直以来遵循的基础教学内容。到17世纪,古代艺术愈加成为绘画中人物姿态的统一模式。甚至如果自然事物与希腊罗马雕刻不吻合,也要进行修改。在年,学院派中还出现了古今之争,即以普桑为代表的遵古派与鲁本斯现代派关于造型与色彩的论战。而18世纪洛可可向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转变亦是学院规范对立统一的表现。除了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等历史上的艺术流派题材与表现方式的对比,张教授还提到了学院派内部的挑战,包括一些反学院的运动。
张敢教授线上授课
在第二部分,讲到沙龙展出与影响即规范的颠覆中,沙龙趣味一直体现的是学院派的审美趣味。在当时,沙龙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入选沙龙展成为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目标,而很多艺术家却因为不符合学院派的审美趣味最终落选,也就有了反抗、颠覆官方学院体制,却与现实生活更密切的落选者沙龙、独立艺术家沙龙、秋季沙龙等。
第三部分,张教授讲到了现代艺术与美术学院,在20世纪上半叶,直到20世纪60年代,学院派一直受到占主流地位的先锋派的攻击与诋毁,张教授由此对当代艺术家与美术学院的关系展开分析,并认为规范与颠覆是美术学院永恒的主题。美术学院应该有能力培养出既了解规范又有能力去颠覆他的艺术家。最后,张教授给大家分享了很多曾在美术学院学习过的伟大艺术家,他们中有具象亦有抽象,有写实亦有表现,传统艺术对现代绘画的影响仍在持续发生,学院对当下美术教育的意义想必大家也已了然于心。
张敢教授以博学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员们带来了一次生动的西方学院派历史之旅,不仅从艺术家作品的清晰对比展现出艺术流派绘画语言的不同,更让大家在时代的视野下去认知西方学院派教学存在的意义。
课后,学员们与张敢教授就“如何看待当今的西方美术学院教育”、“学院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关于“艺考培训”等不同方面展开了提问,并就“学院该如何培养优秀艺术家”这一问题与张敢教授展开了深刻的讨论。张敢教授提到自己曾访问的德累斯顿美术学院,仍坚持以传统的方式和语言进行教学。学院需要教技法,教学生将思想观念转换为视觉图像的能力,而真正要表现什么需要用心,用一生的积淀去体悟。触动本心的情感是共通的,我们需要去了解西方来回望自己,通过西方文化的接受立场,反思自身的语境去思考与创作。
本节课程希望大家从西方美术学院教育的历史中发现中国美育的优势与欠缺,而身为美育从业者应当在规范与颠覆这种对立统一中有所立又有所破的。期待学员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不局限于所学,追寻到自己的笔墨语言。
让我们一起期待下午的精彩课程!
“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精品研修班”是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全力打造的高端教育项目,研修班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以开阔学员的学术视野,引发对教育实践的深入思考;本次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精品研修班首次以美术教育课程研究为专题,继续在中西美术教育比较中拓展学校与社会的美术教育研究。
研修班负责人:马菁汝
研修班助理:行晓刚、施楠
研修班主持:宋寒儿、唐宁
研修班编辑:许亚扬、陈瑶瑶、李梦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