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新冠疫情几乎颠覆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我们身处人类历史上一个独特的转折关头。人类将如何于危机中寻得转机,从重创中复苏并实现转型?展望未来,我们可以窥见些许征兆。
重点并不是降低这场疫情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挑战,它们已经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已经亲眼见证到,自这场大流行病开始以来,一个由变革者构成的新型生态系统已经形成,他们正在将大胆的新战略转化为现实。
这就要求项目负责人在技术诀窍、商业敏锐度以及我们所说的影响力技能(比如同理心、创造力和鼓舞人心的领导力)之间取得平衡。然而,他们还必须了解重新塑造世界的重大趋势,以及这些趋势如何在规模与速度方面相互加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乘数效应,造就影响力深远的变革。
为了提供这方面的帮助,PMI对目前最紧迫的全球长期趋势进行了评估——从新冠疫情到气候变化、从平权运动到人工智能。我们综合评估了众多研究、新闻报道和行业数据,并访谈了多位项目负责人,随后将这些调查结果汇总成一份简明扼要的指南,为我们世界各地的相关方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汇总了我们认为正在推动商业世界发展的五项重大趋势,希望您能喜爱这篇文章,并从中找到一些有用的见解。这一年来的情况充分证明了一个事实:唯变永恒。但是,通过了解波动背后的动因,组织及其领导者即可在项目经济中蓬勃发展成长,在最需要的时机发挥积极的社会影响。”
——SunilPrashara
PMI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五个重大趋势主导着项目经济,一条共同的主线将这些趋势贯穿在一起,那就是它们正在加剧排斥、颠覆与不满。
重大趋势一:新冠疫情
这场疫情对于健康的影响之大不言而喻,但它同时还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迫使公司纷纷开始重新思考自身的业务惯例。
疫情从根本上改变了年的商业、地缘*治、科技与经济格局。新冠疫情在公共卫生领域造成了可怕的影响,截至年底,因此而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万人。人们已经产生了非常真切的恐慌情绪,担心随之而来的将是二战结束后最严重的一次全球经济衰退。同时,新冠疫情这场公共卫生危机暴露并加剧了边缘化群体在收入、财富、就业和获得医疗服务方面面临的制度性不平等现象。
美国疾控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美国有色人种群体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高于白人群体(见图1)。
图1年美国因新冠疫情而死亡的人数
(来源:新冠肺炎跟踪项目,年12月)
低收入人群和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也面临着类似的不平等。在经济方面,根据联合国预测,这场疫情(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放缓、失业和社会保障不足)今年将导致万人陷入极端贫困,女性受到的冲击尤为沉重,这一问题在南亚将体现得最为显著。
新冠疫情也改变了数字化的步调和规模,对于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经理MacGlovinsky表示:“一夜之间,教育界迈进了30年。”在多个国家/地区的学校关闭的情况下,他和他的团队与微软、剑桥大学及慈善组织DubaiCares合作,迅速扩展了一个现有数字化平台,以满足贫困地区因疫情而被困在家中的学生的需求。
然而,不论年龄几何,这种大规模的数字化给所有世代的人群造成了一系列问题,人们的归属感降低,焦虑、抑郁和与社会脱节的感受愈加强烈。而在商业世界里,这也在可以轻松做到就地避疫的数字化知识工作者,与从事高危工作或无法使用高速互联网的人们之间划开了一道鸿沟,而后者几乎都是经济上的弱势群体。
对于项目负责人来说,这是一个构筑桥梁的时代。“新冠疫情彻底打乱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方式,”澳大利亚SydneyMetroCitySouthwest公司的项目总监HughLawson说到。“远程办公与保持社交距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在重重困难之间,我们也看到了更精诚的协作与更亮眼的创意火花。这让我们可以改变一直以来的做事方式。”例如,由于悉尼大部分地区关闭,他的团队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得以加快工程进度——延长一些工地的工作时间,甚至可以轻松封闭市中心的一些公路。
重大趋势二:气候危机
气候危机或许是人类有史以来面临的最大生存威胁,要缓解这一危机,只能依靠雄心勃勃的创新举措,以及让这些计划成为现实的项目人才。
诸多组织的研究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气候变化只会进一步加剧,频率只会越来越快。人类正身处十字路口。如果我们采取全方位的措施,将气温控制在不超过-年间平均值2摄氏度(3.6华氏度)的范围内,那么气候变化的影响仍然可控。但如果放任自流,地球的大部分地区都会变得不适宜居住。
与新冠肺炎一样,气候变化也加剧了社会不平等问题,弱势群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严重。如果不加以控制,气候变化将继续加剧贫富之间的不平等,造成社区与国家/地区之间的分裂。
采取行动的压力与日俱增,特别是来自年轻一代的压力。年7月,GretaThunberg和另外三名年轻的气候变化活动家呼吁*治领导人停止夸夸其谈,实际付诸行动。“我们目前的(经济)体系并没有‘失灵’——这个体系正在本着它的设计初衷,发挥着它应该有的作用。所以‘修复’这个体系也无从谈起,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新的体系。”
要想真正产生影响,企业不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