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进修信息第四期北京大学佛教遗产与佛寺建筑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能根冶吗         http://www.lohasidc.com/m/
佛教遗产研究、保护、开发,佛寺建筑的修缮、兴建、管理,在当下寺庙运营和旅游开发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的专业素养,是提高佛教遗产保护水平,促进佛教文化旅游事业良好发展的重要内容。

鉴于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将于年4月举办第四期“北京大学中国佛教遗产与佛寺建筑专题研修班”,从佛教与宗教哲学、佛教建筑遗产、佛教石窟寺、佛教造像与佛教美术、寺院设计专题、考察实践等多个专题,由各领域权威专家授课,解读中国佛教遗产和佛寺建筑的核心内容。

北京大学中国佛教遗产与佛寺建筑专题研修班,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套“云集权威大家名师”的佛教遗产与佛寺建筑的课程。

邀请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有关佛教文化、佛寺建筑方面的资深专家学者,全方位系统解读佛教遗产与佛寺建筑,是佛寺建筑规划设计、造像设计与制作、文化旅游等从业者自我精进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

我们欢迎对佛教遗产与佛寺建筑怀有理想和热忱的管理者、设计师、研究者、爱好者一起加入。

组织机构

批准单位:北京大学承办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招生对象

·佛教遗产保护的相关从业人员

·佛造像艺术的相关从业人员

·佛寺建筑规划设计、修缮、建设工作的相关人员

·对佛教遗产有一定研究的爱好者

限额35人。不招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

研修内容

版块一:佛教与宗教哲学

·佛教哲学

·中国佛教史

·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

·在观念空间中建筑信仰

——历史视角下的道教文化的诸面相

·佛学与宗教哲学

版块二:佛教建筑遗产

·中国佛教建筑遗产概述

·中国早期佛教寺院布局

·辽金时期佛教寺院建筑

·汉传佛教寺院空间格局与建筑配置

·藏传佛教寺庙保护实践

·佛教园林

·宗教场所文物建筑保护管理

·佛寺中的塔

·明清佛寺建筑和寺庙造像

版块三:佛教石窟寺

·中国石窟寺概述

·印度佛教石窟

·云冈石窟的历史艺术

·云冈石窟的营造体系

·龟兹石窟

·河西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南方石窟

版块四:佛教造像与佛教美术

·中国佛教造像艺术

·壁画里的佛教世界

·中国传统佛教造像与宗教仪轨

·印度早期佛塔与佛教美术

·中国佛教经典文物鉴赏

版块五:寺院设计专题

·当代寺院设计

·佛寺建筑设计

·寺院日常生活考察

·设计练习

·设计讲评

版块六:考察实践

·藏传佛寺雍和宫考察

·考察:法海寺考察

·观展:中国古代造像展

·寒山寺考察

·虎丘塔考察

·云冈石窟考察

·麦积山石窟考察

·佛教遗产考察佛教遗产考察

·华严寺、善化寺考察

授课导师

王邦维

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季羡林讲席教授暨博雅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和方向:梵语、梵语及汉语佛教文献、佛教文学、中印文化关系史、中印文学、印度和中国佛教史、印度历史与文化。学术著作和多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中印佛教语言、文献、文学、历史及文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齐东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唐时期的考古、历史、文物、美术的教学与研究。曾获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等多项奖励。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吉林电视台、中央教育台、《搜狐》科学频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做文化讲座、对谈、嘉宾主持、顾问

王贵祥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馆长。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建筑史与古典建筑法式制度研究、西方建筑理论史研究、中西建筑文化比较研究。为建筑历史与理论领域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

李崇峰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印度、中亚和中国佛教考古与佛教艺术研究。多次应邀参加印度、巴基斯坦、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法国、瑞典、日本、韩国、及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举办的学术研讨会或发表演讲

徐怡涛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物建筑教研室主任,国家文物局文物工程、安防工程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研究方向:建筑考古学、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遗产地建筑设计。曾获“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北京大学教学卓越奖”“北京大学人文杰出青年学者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王颂

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博士生导师。研究和教学领域:中国佛教(重点是华严宗历史与思想)、日本佛教(重点是中日佛教比较研究)

程乐松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哲学研究领域:六朝及隋唐道教史、两汉思想史与早期道教、宗教经典诠释学

韦正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宿白先生。主要研究方向: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兼及佛教考古、汉唐美术考古。著有《六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魏晋南北朝考古》等

魏正中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佛教考古、地中海考古、丝绸之路考古。学术论著多篇,中文专著有《区段与组合:龟兹石窟寺院遗址的考古学探索》

托马斯·高曼士

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的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曾代表ICOMOS对世界遗产进行现场评审

贾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筑分馆馆长,《建筑史》丛刊主编,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园林史、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等领域的研究以及文物建筑保护设计工作

*春和

首都博物馆研究员,兼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联合大学民族与宗教研究所客座教授,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主要研究北京佛教历史和汉藏佛教艺术

沈旸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央视《百家讲坛》《消失的宫殿》主讲之一。研究方向:中国建筑史,遗产保护的理论及方法

陈捷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遗产学系系主任,副教授,同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佛教美术、建筑艺术与遗产保护

王云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日本美术史、印度美术史、佛教美术。神户大学文化学研究科博士。曾任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京都)共同研究员和印度国家博物馆研究所访问学者

张雪松

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佛教与宗教理论研究所全职研究员。华南研究会(香港)会员、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查群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文物保护规划设计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审核专家库专家。从事文物保护规划和修缮设计及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布达拉宫、塔尔寺、嘉那嘛呢、榆林窟、大昭寺、老司城遗址、邺城遗址、仰韶遗址等文物保护规划20余项

张剑葳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文化遗产学系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北京)中心常务副主任,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副院长(挂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建筑考古、建筑历史与理论、文化遗产保护。

李路珂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与色彩、古代建筑理论与设计方法。师从傅熹年院士、王贵祥教授。著有《〈营造法式〉彩画研究》等著作

彭明浩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建筑考古、佛教考古。出版专著《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合著《山西万荣稷王庙建筑考古研究》《山西长子成汤庙》等

备注:因篇幅有限,部分授课导师不予公布。

研修证书

修完全部课程,按要求完成考察研究任务,由北京大学核发《北京大学中国佛教遗产与佛寺建筑专题研修班》结业证书。

成为北大校友

本届学友成绩优秀者,可申请成为北京大学校友。

研修安排

研修班由多种教学模式组成,包含:课堂授课、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实地踏查、分享交流会、论坛答疑等,以线下教学为主,特殊时期线上讲座为辅。

研修班1年1期,每期共计4-5次课。每次课4-5天课时,每2个月集中授课1次。第1次课程时间:年4月18日(如无特殊情况,开班时间不变;如遇特殊情况,课程时间调整将提前告知。)

报名咨询

报名马老师:(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