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杭州市上城区第一批未来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结业典礼暨成果展示活动在上城区教育学院成功举行。
浙江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庄华洁,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与教育行*干部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卢真金,杭州市师范大学经亨颐教师教育学院书记、院长,杭州市中小学干训中心主任郑生勇、副主任叶哲铭,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严从根,上城区教育局*委书记、局长项海刚,*委副书记、副局长曹婕,副局长、教育学院院长王莺,雷山县科教局副书记、副局长赵世飞,*山市祁门县教育局督学程国胜以及杭师大部分导师代表等领导专家参加本次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来自杭州市各区县的教师教育学校代表,以及来自义乌、*山、福建等地的教师代表们。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鹤峰、雷山、*山、开化等地的教育同仁同步观看本次活动直播。本次活动由上城区首批未来名师名校长代表马益彬、王林慧、白引、陈滔主持。
开场致辞,殷殷期盼
项海刚局长致开幕词。“未来名师未来名校长”培养工程是上城区教育局“十三五”期间教育人才培养重点项目,他对18名未来名师和6名未来名校长在为期三年的培养工程中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名师名校长究竟“名”在哪儿?项海刚局长指出,名师名校长的“名”,应在教学、育人、研究、人格、格局等方面率先垂范,榜样引领,但同时应以“低调之名”给予他人支持、帮扶与奉献。
郑生勇主任表示,三年前,上城教育与杭师大联合培养骨干教师与管理干部的模式,打开了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更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尝试。他从“跳出教育看教育”“搭建平台助成长”“重视个性化培养”“专业发展呈现显著”四个方面总结评价此次合作培养工程,更对上城教育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冀与厚望。庄华洁处长首先肯定了上城教师培养与队伍建设的榜样示范与省内前列引领,同时指出这种“强强联手,优势互补”的区域教育和高效联合培养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的模式,是上城的新思路,更是值得全省市各地学习借鉴的好经验、好做法。庄华洁处长强调三个“力”。一是提升研究力,全省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教师队伍建设要与时俱进,聚焦重点,教师要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为持续提升教育品质不懈努力;二是提高创新力,教师要面向未来,勇于开拓;三是提供支持力,即深化改革,治理保障。
研修掠影,追忆往昔
一段VCR串起了一路走来三年间的点滴回忆。这三年,是这批未来名师名校长静心学习的时光、思考积淀的力量以及拔节孕穗的成长。深情款款、铿锵有力的集体诗朗诵《未来》中饱含着上城区首批未来名师名校长对来路的感恩情意,更满怀着对未来的希冀憧憬。
颁发证书,高光时刻
三年的未来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顺利结业,这一本本鲜红的结业证书是上城教育培养的成果,更是上城教育孕育的芬芳。项海刚局长、郑生勇主任和庄华洁处长为上城区首批未来名师名校长颁发了沉甸甸的结业证书。
成果分享,智慧积淀
三年的砥砺前行,未来名师名校长们将所思所想所得书于笔间,记于心间。一次次不懈的尝试与实践,一份份宝贵的经验与思考,汇集成智慧书页。金莹、马益彬、汪玥三位学员代表,分别为大家做新书推介,讲述著书立说的心路与思路历程,同时心怀感恩于内外恩师的细致指导、上城沃土的滋润培养。专家领导上台一同为新书出版助力。
观点沙龙,畅谈育人
名校长对办学思想与主张又会有怎样的高知卓见呢?孙丽女、金莹、徐亚娟、孔慰、陈云五位未来名校长就《五育融合视角下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展开观点争鸣,畅谈己见,切磋琢磨。陈滔主持。孙丽女以杭师附小的思*研究院为示范引领,金莹向大家介绍了即将闪亮登场的“劳动教育体验馆”,徐亚娟围绕儿童的快乐原体验介绍园本主题活动,孔慰以“学科核心素养地图”和“跨学科素养地图”展示对学生的多维多元评价,陈云则围绕“秋天的愿望清单”清晰介绍了整个融合教育养成的项目主题。叶哲铭副院长点评。他提炼了把握*策导向,找寻办学创新点;结合地方实际,构建教育新形态;研究学生学习,开发适恰新课程;基于数据评价,助力五育齐落实等四条“五育融合”的有效路径。叶哲铭副院长指出,新时代名校长的责任担当应体现在回应时代挑战,推进*策落实;发现教育规律,创新教育形态;始终不忘初心,助推学生成长。下午的活动主题为“思想峰汇·未来名师谈面向未来的新时代教师之思考与实践”,从教育初心、课程改革、教师培养、教育均衡四个关键词出发,由点及面,讲述这群教育追梦人的故事。导师们的“专家锐见”更是醍醐灌顶,引人深思。
潜心育人,永葆初心
名师成长路上,如何保持从教初心?
未来名师中的“铿锵五人组”汪玥、朱蕾、陈瑛、沈贞、徐震,梳理各自教师生涯中的关键事件,找到自己的初心所在。他们的故事也勾起了大家对自己从教之初的回忆。因为被孩子们牵挂、信任的美好感觉,沈贞坚定了自己教育梦。她说:“要保持教育初心,就是要享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幸福时光。”汪玥在职业生涯倦怠期时,决定做一件能打动自己的事——创办班级文化周刊“周末阅读吧”。当班刊刚好走到期时,他也在“静心”“潜心”之后,找回了自己的“初心”。从一堂课到一本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赛课经历成为朱蕾的育人之路的关键点,“与同伴携手共进,让自己永存初心”,她在和同伴的交往中滋养自己的教育初心。徐震认为教师要从很多堂课走到一堂公开课,更要从公开课回到一堂又一堂日常课。“平凡之事做到极致”,教师的匠心成就了他的初心。在雷山丹江二小支教的岁月中,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明亮的眼神点亮了陈瑛的教育梦。她说:“初心就是带领孩子,走向真善美的世界!”导师任为新副教授带来引领与评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任为新副教授认为,教师需要有一双眼睛能盯着学生走出围墙、走进生活,善于发现孩子的个性美,努力让教育适应每一个个体是教育者应当践行的使命。他对未来名师们提出殷切期望:“名师应该营造一种文化,让教育教学辐射的范围更大。一起做孕育‘天才’的土壤。”
投身课改,勇做先锋
新时期背景下,未来名师如何投身课程改革?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上城课堂为孩子们搭建起放飞人生梦想的舞台。陈滔、周诣文、白引、史曼丽、舒丹五位名师富有创意、个性飞扬,用rap惊艳开场,又在一幕幕生动的情景剧中诠释他们在课程改革中的行与思。课改教育情,涓涓赤子心,上城教育人,课改在路上。
上下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