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个焦急的身影正在病房外苦苦哀求医生,期盼让孩子能见一眼外婆,可医生说什么也不答应。
(林徽因)
就这样病入膏肓的林徽因最后的遗愿也落空了。
提林徽因,我更愿叫她林先生。
无数人都因她的绝代风华和爱情故事对她了解颇多,因此认知也多有流言蜚语,少有真才实学。
可真实的林徽因却是一个拥有绝代风骨和卓越才华的人。
她的美除了流于表面的容貌之外,也有现实生活中的理性之美和铁骨柔情。
如果不是这理性之美和铁骨柔情的存在,林徽因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之间的故事,就不会是浪漫,而是一地鸡毛后的狗血剧。
(少女时代)
出生于年的林徽因,自小就见了无数的世面。
年仅16岁就跟随父亲林长民去欧洲游历,那段日子,满眼都是欧洲的繁荣,可她的内心却是空洞的。
父亲繁忙的工作,让他顾不得女儿的情绪,按林徽因自己的说法就是:
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事情发生…
(再别康桥)
就在林徽因渴望爱情的时候,一个人出现了。
那就是在伦敦留学,时年24岁的徐志摩,一个相貌不凡,谈吐优雅的年轻才子。
才子佳人总是互相吸引。
两人一起在康桥(剑桥大学)边聊人生,谈理想,钻研学问。
用特有的方式,交流年轻的内心。
这独有的浪漫,让少女春心萌动,也让才子不可自拔,开始了情书攻势。
用徐志摩的话说就是:
24岁以前,自己与诗“完全没有相干”。
为你写诗,为你静止,为你做不可能的事。
这首歌的灵感,或许就来自这故事也说不定。
(张幼仪和徐志摩)
就在两人沉沦其中时,另一个人来了伦敦,她就是张幼仪。
作为徐志摩的原配,来到伦敦的张幼仪,用饱含哀怨、祈求、嫉意甚至绝望的眼神,让16岁的林徽因心慌意乱,也让理性的女孩,聪明的选择了止步。
临别前,她留书徐志摩:
我理解您对真正爱情幸福的追求,这原也无可厚非。但我恳求您理解我对幼仪悲苦的理解……
她能保持清醒迅速抽离,这份理性和勇敢,今日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多年后回忆往事时,她曾跟女儿用诗意的话描述当年:
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睿智女孩)
知止,知己之外,这话语或也有一份知人。
或许她早已知道,这徐志摩并非良人。
随后她继续游历,继续学习,并在年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获得了美术学士学位后,还选修建筑系课程,找到了自己毕生的事业。
毕业之后,怀着对知识的渴求,林徽因又去了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继续深造,成了民国时代,少有的,有真材实料的大学者。
(留学时代)
真材实料,可不是人文社科那样的莺歌燕舞,而是画图测数的功底。
偏理科专业的大家,比文科少了太多太多。
学习之余,她的感情生活也渐入正轨,在面对离婚后追回来的徐志摩,还有因车祸腰部受伤,需要人照顾的梁思成。
理性的她,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梁思成。
深知自己要什么的林徽因知道。
徐志摩不可能跟自己踏遍万水千山,他的世界多有诗情画意,少有长途跋涉。
(梁思成和林徽因)
这是何等睿智的女人啊?
但是这选择,依旧让成了她老公的梁思成忐忑。
万人迷般的女人选了自己,无论内心多强大,都会有点不安。
以至于新婚之夜,梁思成忍不住发问:
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听完,回了句诗意的话:
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了吗?
这话,太文艺,也太那啥了。
需要一辈子品读,梁思成听懂了,也放下了芥蒂。
可是优秀的人,特别是女人总是是非多,刚回国的他们,去东北大学任职,林徽因又让少帅倾心。为了避嫌也为了身体好,还有不久后事变的影响,林徽因离开了东北,来到了北京,授课之余,也开始了长久地考察古建筑时光。
(太太客厅)
正是在这段时光,他们跟金岳霖成了邻居。
他在北京的家也成了著名的“太太客厅”(冰心语)无数文化名人,在哪里开沙龙,弄座谈,风采无二。
邻居金岳霖在无数次交流之后,沉迷林徽因不可自拔,甚至在梁思成外出时,大胆求爱。
这孟浪之举,让林徽因心动了。
以至于梁思成归来后,林徽因问了他这么一个问题:
我现在心里同时爱着俩人,怎么办?
这问题让梁思成想了一整晚。
第二天才回应她说:
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老金,我祝你们永远幸福。
(金岳霖)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知道了梁思成的回答,君子金岳霖对林徽因说:
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应该退出。
自那以后,金岳霖成了藏在林徽因背后的护花使者,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他终生未娶,爱了林徽因一生。
林徽因也在丈夫的答案之后,回归理性。
她望着丈夫的眼睛,坚定地说:
你给了我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
这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是什么?
或许就是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关爱吧。夫妻如此,还有何遗憾?
(理性之光)
感性是女人的标配,林徽因却永远保持理想。
这理性在特殊时期变成了风骨。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徽因去了四川,前线传来消息,贵州失守,看着岌岌可危的战况,年幼的儿子问:
万一日本攻占了四川怎么办?
林徽因淡然的说:
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儿子梁从诫一听也急了,说:
我还在读书,你们不管我啦?
这话让林徽因有点心痛,但依旧跟儿子说:
真要到了那一步,就顾不上你了。
这决然背后的风骨,不知超过了多少男儿。
(林徽因和孩子)
身体不好的她,抗战时期居住在李庄,哪里要啥没啥,医疗条件也差,朋友们都劝说她去美国治疗,她却选择了跟祖国共患难。
这让她的身体越来越孱弱,但工作她一直没忘记。
美军要轰炸日占区,请他们夫妇绘制文物保护地图,她不仅绘制了中国的,还绘制了日本京都和奈良的图。
年,为了保护北京古城,林徽因不顾身体,去和北京市长吴晗理论:
你们拆的是具有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
(身体不好)
文物保护,是她最后的坚持,然后,就是那诀别的时刻。
年,26岁的女儿梁再冰马上就要生产了,几乎是在同时,林徽因医院。
住院的母亲让女儿不放心。
同样女儿也让母亲不放心。
看见探望自己的女儿,她分外期待地说,孩子生下来了,可以住在清华胜因院12号,外婆还在那里,可以照顾她。
谁曾想,这话语却不能成真。
不久后梁再冰生下儿子于晓东,做完月子后,她在去看母亲,就发现母亲的状况越来越差。
可见到女儿的林徽因却非常高兴,跟身边的护士说:
你们快看我的女儿,她的身体和脸色多好啊!
女儿身体好了母亲却时日无多。
人生之苦,分离最痛。
明白这一切的梁再冰,知道母亲想看外孙,就求医生行个方便。
谁知医生的一句话:
林徽因的病是肺结核,容易传染给孩子。
让苦苦哀求的梁再冰失了分寸。
为了让母亲看到外孙,他们一家人去照了合影,指望让母亲看到孩子的照片。
但洗照片的速度很慢,就让时间错开了。
(晚年时光)
年月1日晚,林徽因病危。
医院的梁再冰看到了昏迷的母亲,眼见母亲要不行,梁再冰疯了般跟护士说:快!快叫他过来啊!
这个他就是在隔壁的梁思成。
看着病重的妻子,梁思成在床边,放声大哭。边哭边说:
受罪呀,徽,受罪呀,你真受罪呀!
外孙的照片还没洗出来,风华绝代,风骨无双的奇女子就去了。
林先生……
临终都在等那张照片。
问世间什么遗憾最深?
对爱情是求而不得!
对爱人是一别生死!
对亲人是遗憾而去!
人生啊,就是如此,任你英雄盖世,也难免黄土成灰,任你绝代芳华,也难免岁月蹉跎。
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百分百的热情,拥抱绚烂的生命,在光耀灰暗前,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