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场接力在这里悄悄进行 [复制链接]

1#

日前,肯尼亚SOS儿童村和位于肯第二大贫民窟马萨雷的姆赛多-北京学校迎来了新一轮爱心捐赠。

捐赠物资包括袋玉米面、袋面粉、50袋切片面包、20升食用油……

这是6月2日在肯尼亚SOS儿童村拍摄的捐赠现场。(采访对象供图)

姆赛多-北京学校是为了感激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当年捐建校舍而得名。接受捐赠当天,校长贝尼迪克特·基阿格非常激动,因为现在贫民窟“太缺粮食”了。

这是6月2日在肯尼亚马萨雷贫民窟姆赛多-北京学校拍摄的捐赠现场。(采访对象供图)

这批捐赠来自肯尼亚的爱德曼中文学校。

6月1日儿童节当天,这所中文学校举办了一场线上儿童达人秀。孩子们演唱斯瓦西里语歌曲、朗诵自己写的诗、表演中国武术,用童真温暖人心,筹集善款。

达人秀结束后,爱德曼中文学校用筹到的8万多肯尼亚先令(1美元约合肯尼亚先令)购买食物等必需品。

这是近期在肯尼亚“FoodontheWay”(食物来了)倡议下的一系列捐赠活动之一。已在肯生活8年的中国人赵敏是这个倡议的发起人。

6月1日,肯尼亚爱德曼中文学校举办了一场线上儿童达人秀。(采访对象供图)

谁也不曾想到,年会以抗击疫情的方式打开。对于非洲的穷人来说,与感染病毒一样恐惧的是没有食物。

疫情之下,肯尼亚有大批临时工失去工作,包括建筑工人、餐馆侍应生、家庭女佣、街头小贩……他们平时靠着零碎的日薪来维持日常基本生活需求,有的一个人要养活全家好几口。与此同时,街头行乞的人也明显多了起来。

这是年10月16日在肯尼亚内罗毕拍摄的基贝拉贫民窟(航拍照片)。新华社记者王腾摄

在首都内罗毕,肯尼亚最大贫民窟基贝拉4月发生几千人拼抢救济食品致2人遭踩踏死亡的惨剧;在海滨城市蒙巴萨,一则单亲妈妈走投无路煮石头汤哄孩子睡觉的新闻,令人震惊之余不免揪心……

基贝拉贫民窟的居民汤姆·穆塔希在一家安保公司上班,上医院做保安,医院他就接受了核酸检测。“谢天谢地,结果呈阴性。”尽管有风险,穆塔希也不愿意失去这份工作。

穆塔希的邻居是一位有3个孩子的单亲妈妈,平时做清洁工养家。但疫情发生后,她失去了工作,一家人的生计没了着落。在最近的一次聊天中,穆塔希留言说:“现在情况真的不太好。”

截至6月5日,肯尼亚累计新冠确诊病例例,其中基贝拉贫民窟所在地区确诊例,马萨雷贫民窟所在地区确诊42例。

6月4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行人佩戴口罩出行。新华社记者李琰摄

疫情暴发以来,赵敏注意到了肯尼亚社会发生的变化,萌生出为当地底层民众做点事的想法,于是在上个月发起了“FoodontheWay”倡议。倡议中有一条就是“每次花费10美元帮助10个人”。

“每次去超市多买10袋面包,也就多花10美元,或者自己做点吃的,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赵敏说,假如每天有10个人在参与“FoodontheWay”,那就意味着每天至少有个穷人能填饱肚子。

6月5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赵敏向当地儿童捐赠食物。(采访对象供图)

短短几天,赵敏收到了来自12个国家77人捐赠的元人民币,还有食物、口罩等物资。捐赠人群不仅有来自肯尼亚和非洲其他国家的华侨华人,还有中国国内的同胞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的华侨华人。

5月14日,赵敏将这笔捐款购买的份食物送到了姆赛多-北京学校,大概够每个学生家庭吃一周的饱饭。

5月14日,学生们在肯尼亚马萨雷贫民窟姆赛多-北京学校合影。(采访对象供图)

自“FoodontheWay”倡议发起以来,越来越多人加入这场爱心接力当中。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倡议简单易行,很有意义——从民间、底层的小事做起,融化冷漠的隔阂,留下共渡难关的温情。

“小小的善举,汇聚起来就是强大的力量。”赵敏说,这件事她会一直坚持下去,也希望能有更多人自发参与进来。

(来源:新华国际头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