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中国史上特殊的一个历史时期,彼时的清朝刚刚覆灭,封建思想依旧残留于民间,而随着各种民主革命、民主思想的发展,近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也出现了一众流芳后世的才子佳人们。在这其中,便不得不提到最是风华绝代的林徽因。
卞之琳在《窗子内外--忆林徽因》中这样说道:“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
美丽是她的外表,诗情画意是她的气质,浪漫而坚韧是她的性格,建筑设计则是她的梦想,一代才女林徽因是众人对她的认可。她的一生多少人真正了解,她的美丽又是否真的迷倒一众男子,从一张老照片上不仅可见她的美,亦能够让我们知道她的真实身高。
一、民国第一美人,美在何处?
年,林徽因出生在了一个名门望族,她的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是倡言宪政、推进民主政治的著名政客,也曾担任过北洋政府司法总长。
被林长民视为掌心珠的林徽因亦是从小受着良好的教育长大。当林长民游历欧洲时,16岁的林徽因已经是伴随父亲一同游历的人了。
彼时的林徽因虽然年仅16岁,却已经拥有了一个成年人的谈吐和悟性。林长民对这个女儿是十分以为荣的——“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
此外,从小便长相秀丽的她更是在一众姐妹中拔尖儿,堂姐堂妹们总是将她视为学习的榜样,几乎每个人都细致入微地描绘林徽因当年的衣着打扮、举止言谈。
而成年后的林徽因更是被冠上了一切美好的词汇:美丽、脱俗、文艺、浪漫、气质……
从如今所流传的“林徽因彩照”中便能够看出她不可方物的美丽。她的一颦一笑充满了新生的活力,犹如人间的四月天,稚嫩而美好。这样的俊秀灵动吸引了无数文人才子,女神林徽因可谓是当之无愧。
女神是完美的,不仅仅是在容貌上,身形亦是有不低的要求,而林徽因更是以高挑出名的。
在林徽因刚刚18岁的照片中,便可以看见她是出落得很是高挑了,长裙下露出的小腿亦是纤细,十分引人注目。那么被视为女神的林徽因究竟有多高呢?
二、高挑美人还是娇小女子?
由于彼时的林徽因身高并没有记录在册,无法肯定地确定。唯一能够探寻林徽因真实身高的便只能是从一些与人合照的老照片来猜测了。
首先是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合影。在两人的照片中不难看到林徽因看起来甚至还要比梁思成高,当然照片中的梁思成是斜着身体的,而林徽因则是笔直地站着。不过也也侧面地反映了林徽因的身高确实不比梁思成矮多少。而梁思成的身高为一米七,这样推测,林徽因的身高是在一米六以上的。
其次便是林徽因与泰戈尔的合照。在著名诗人泰戈尔来中国访问的期间,林徽因与徐志摩一起接待了泰戈尔,彼时的国内各大报纸都刊登了三人的照片。
照片中的林徽因站在身高有一米八的泰戈尔身边,是到他的肩部上,可见林徽因要比泰戈尔矮上15厘米左右,可推测林徽因身高在cm上下。
第三个推测依据则是林徽因在西湖的雕塑。因林徽因出生于西子湖畔,所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的女神而在如今的杭州花港公园林徽因立下了一块纪念碑,纪念碑上便有她的剪影,据说是根据她的身高所制作,高度为厘米。
可见,林徽因的身高是在-厘米之间,确实也称得上是一句高挑了。
事实上,无论林徽因的真实身高究竟是多少丝毫并不影响她在中国近代史上以及后人心中的地位,她一生的荣耀已然能够让我们忘记了她是女子身,何况是身高呢?
三、一生荣耀换一声“先生”
在中国近代时期,人们将德高望重且具有社会影响力与感召力的女性尊称为“先生”。而林徽因亦是其中之一,她究竟做到了何种成就才有了这样一个称呼呢?
众人总是将她与风花雪月相连,忽略了她在建筑学上的贡献。
彼时的梁思成与林徽因在两家人的撮合下定下了婚姻,此后两人在年时一起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
林徽因是有梦想的,她梦想是源于与父亲游历欧洲时所定下的成为一名女建筑师。她认为“建筑是一门联结绘画艺术与工程设计、接连东方与西方的凝固艺术。”
只是当她满腔热血地奔赴异国,准备实现自己的梦想时,却不想受到了一个巨大的打击——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不接受女学生。
面对这样的不公,林徽因别无他法,她只能退而求其次地选择最接近梦想的美术系,同时旁听建筑系的知识。
三年后,梁思成获得建筑系硕士证,而林徽因则是获得美术系学士证。在美术上,林徽因虽然没有多大成就,但她在建筑上的热爱与天赋却是少有人能够与之媲美的。
中国建筑史的编纂中有一半是林徽因的功劳。若是说梁思成是执行,那么林徽因便是创意与设计的那个人。
出自于林徽因手下的代表性建筑有很多,诸如被称为“中国最文艺的车站”的吉林西车站;中国建制规格最高的公墓——八宝山革命公墓;象征中国的国旗国徽设计;承载着无数中国革命先辈纪念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此外,他们还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保存与修复。在15年的时间中,林徽因与梁思成走遍了15个省、多个县、处古建筑,用自己的的努力与坚持,让我国的许多古建筑得以留存下来,再现国人眼前。
除了在建筑研究上数十年如一日的研究之外,林徽因的文学功底也从未被放弃过,她经常进行文学创作。先后发表几十篇作品,内容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等等。
艺术与技术、西方与东方文化在这位“民国第一美人”的身上融合得那般自然,至今焕发着耀眼的光芒。
小结
纵观林徽因的一生,她出生名门,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名媛小姐;她有倾国倾城的容颜,美人之名声名远播;她擅诗文,有着诗人般温文尔雅的气质;她爱情圆满,还有出色的两位男子追求;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奠基了中国建筑史……这样的人生怎能不叫得上是完美呢?可在这份完美背后也是一个女子的铁骨铮铮。
父母婚姻的不幸造就了童年时期自卑的她;那个时代对女子学习建筑的不公平、恶意抨击;因徐志摩追求而陷于不堪流言;战争的磨难和生理上的病痛叫美人一度沧桑。这样的磨难对于任何一个女子来说都是极大的痛苦,可她选择了不甘沦为人们口中的话题,而是用自己的才华击败所有流言。这便是真实的林徽因,一个足以让人望其项背的人,不仅因她的才华、名声,更因为她强大的内心。
林徽因终其一生都在用一生追求她所热爱的建筑事业。一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朱子煊教授所说的:“现在的人提到林徽因不是把她看成美女就是把她看成才女,实际上,我认为,她更主要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学家。”
参考资料:《窗子内外--忆林徽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