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徐志摩与林徽因梦里缠绵皆虚妄,守得清明过 [复制链接]

1#

林薇因是民国时期文坛上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她是民国四大美女之一,清素淡雅,是无数才子的梦中情人,尤其是徐志摩被迷得神魂颠倒。

徐志摩在遇到林徽因和离开林徽因之后是两个不同的样子,一开始徐志摩是热情的,正如他诗人的身份一样,而在离开林徽因之后徐志摩则堕入无边凡尘,在其中挣扎。

细想他与陆小曼结婚后的生活便可以看出,徐志摩多了一丝迁就,在对陆小曼热情如火的同时,徐志摩多了一丝迁就,这是他之前从来没有的,就算对他的父母,他也是倔强到极点,为何会对陆小曼如此迁就?

这迁就出现在一个曾经潇洒的诗人身上,显得不可思议,这是诗人被打落凡尘的标志,他不能再让自己畅游在天空,他的心被束缚了,他飞不起来了,或许能,只是在梦里!

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爱情不得不说的一个地方便是英国剑桥大学,徐志摩与林徽因在康桥度过了一段浪漫的生活。

那是徐志摩二十四岁,林徽因十六岁,徐志摩经历过一段封建式的婚姻,林徽因是一个初长成的邻家女,二人都是情窦初开。

他们度过了一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日子,一起读书,一起研究新诗,探究文学,徐志摩大胆表现了自己的爱与追求。

他们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徐志摩为了林徽因冒天下之大不讳与张幼仪离婚,与他的父亲大吵了一架。

而林徽因则静静退出,不辞而别,林徽因永远是最理智的一个人,或许她也喜欢徐志摩,但她绝对不愿意给别人造成麻烦与困扰,更何况说伤害,尤其同是女人。

在康桥的时候,林徽因便随父亲回到国内,招呼也没有给徐志摩打一声,可是徐志摩还是与张幼仪离婚了,林徽因也没想到,徐志摩竟然如此决绝。

后来徐志摩也回到国内,并且创办了“新月社”二人一同写诗,一起研究,一起演戏,在泰戈尔而访华是一起担任翻译,徐志摩对林徽因一直热烈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谁也没想到,一次分别,改变了两人的一生,徐志摩与林徽因淡淡而浓烈的情愫成为永恒的梦幻,他们也将永别,心的永别,想两条平行线,相对可望,却永远不会相交。

徐志摩跟随泰戈尔去日本,而林徽因则去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这一去,再聚首时,徐志摩已为人夫,林徽因已为人妻。

徐志摩仍然念念不忘林徽因,在林徽因回国时第一时间赶去见林徽因,人虽理智,梦却伴随,压抑在心里,身体茫然行走在世间。

这一年,徐志摩还写下了名满天下的的《再别康桥》,抒发了对康桥那段岁月的怀念,这是徐志摩一生梦寐以求的生活与追求,却终究不过一场梦。

而林徽因对徐志摩大概也是爱的,林徽因在康桥时与徐志摩度过一段浪漫的岁月,给徐志摩的一生留下唯美的梦,相信也给林徽因留下一段美好的怀念。

回国之后又与徐志摩研究新诗,表演,翻译外国诗,他对徐志摩也有着淡淡的情愫,只是林徽因太过理智,虽是诗人,却只是一个恬淡安静的诗人,而非如徐志摩一般热情似火的诗人。

尤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期间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故,林徽因的父亲去世,林徽因成为一片飘零的落叶,凄苦无依。

青梅竹马的梁思成给了怀抱,二人相恋,或许他心里第一个想到的是徐志摩吧,但是徐志摩却在天涯之外,这样的阴差阳错不得不说天意弄人。

就这样两人互相找到自己额归宿,徐志摩与陆小曼,林徽因与梁思成,至于快不快乐,谁知道呢,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也只有徐志摩为了爱情抛弃一切。

林徽因是否快乐没人知道,像林徽因这样恬静的女人,心事永远藏在心里,不可能会告诉别人,或许从她的诗里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但是从她的嘴里,不可能得到一丝信息。

而徐志摩则是真正地失落了,沉浸在梦里不能自拔,与库小曼的结合或更多的是对破碎的心灵的修补,而他也变得现实,变得迁就,失去诗人本该有的那份潇洒。

活在一个梦里,在最后奔赴林徽因演讲会的途中遭遇飞机失事而终结了一生,可谓:“梦里缠绵皆虚妄,守得清明过一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