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美军遇袭视频疯传这一定是假的美国队长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专家 http://www.wzqsyl.com/m/

近日,一段美军遇袭的视频在网上疯传。

视频描述了当地时间年10月4日,一队美国陆军特种兵(绿扁帽)在尼日尔遭遇伏击时的情景。

美国媒体报道称,10月3日,12名美军士兵和30名尼日尔政府军士兵组成的巡逻队,在尼日尔与马里交界地区、首都尼亚美西北公里外的通戈通戈村(图中星标位置),执行某种不可描述的任务,与当地部族首领会面,并在村庄留宿。

当晚发生了什么,五角大楼不说,为逝者讳,我们也不便揣测,但以美军的一贯作风,想必不会与当地民众举行联欢。

10月4日上午10时,巡逻队离开村庄,准备返回基地。在小村外的灌木丛中,突然遭遇反美武装伏击。战斗持续2个多小时,造成4名美军阵亡,1人受伤。

最终,载有驻马里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的法国直升机赶到,将美军伤员接走。

10月4日晚,乘坐民间军事承包商直升机的美军特种兵将交战区3名美军尸体运回。

但直到10月6日,当地人才在附近灌木丛中发现了第4名阵亡美军的尸体(下图左2)。这位名叫拉·大卫·约翰逊的25岁新兵被发现时,身中18枪,后脑被人以重锤击碎。

这次流出的视频原始素材,来自遇袭身亡的绿扁帽队员单兵作战系统头部摄像机录制画面。

佩戴头盔摄像机这位,或许并未当场死亡,而是被武装分子近距离反复补枪至少4次,视频最后,喷涌的鲜血洇红了荒漠,铺满了整个镜头……

美媒报道称,武装分子伏兵人数大约50人,有重机枪、RPG、武装皮卡、摩托,被美军击毙21人。

不过,从现场视频中既看不到伏兵人数,也数不出击毙人数。

由于画面抖动、画质不佳、没有原始音频,且视频经过剪辑,由数小时变成了5分钟,我们很难透过视频还原当时的情形。

于是,纽约时报非常贴心地做了份视频解说:

这段视频想必刷新了不少人对美军的误解:

以前光听说美军在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利比亚频频用兵,没想到非洲腹地的尼日尔也时有伤亡。真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负重前行。以前听说美军武装到牙齿,没想到居然开着丰田SUV去战斗,说好的装甲车呢、防弹衣呢。以前听说美军单兵分分钟就能召唤侦察卫星、无人机、武装直升机,没想到这次统统不灵。非洲司令部派出1架“捕食者”无人机过来转了一圈拍完照就走了,盟友法国的“幻影”战斗机过了1小时才来,来之后说这不是合法的空中打击区域,也走了。以前听说美军特别讲究不放弃、不抛弃,为了拯救大兵瑞恩,哪怕死一个连都在所不惜,没想到大难临头各自飞,先是联军巡逻队作鸟兽散,尼日尔政府军迅速撤离战场,然后12名美军跑剩下7个,新兵约翰逊原本被派去抢占射击位置,等到大家都撤退之后,却只剩下这哥们一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最后惨遭乱锤虐尸,第三天尸体才被发现。

透过这段视频,观澜深切感到:

永远不要听人忽悠说什么以弱胜强,战争中只有以强凌弱,弱不可能胜强。那些所谓的逆袭战例,或许是瞬息间的强弱转换,或许是局部上的强弱互易,总之,战争中没有什么奇迹。兔子一贯讲集中优势兵力,不打无把握之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更不要听信美军和好莱坞吹牛逼!动不动几个人的特战小队冲进狼窝,杀得人仰马翻还能全身而退,纯属扯淡。

“海神之矛”如何?

表面上看,是两架“黑鹰”直升机和24名“海豹”突击队员在执行任务,但其背后却有着一个庞大的战略支援系统:

若干颗侦察和通信卫星,一架担负实时传输和无线监听任务的隐形无人侦察机,多架空中待战掩护的F/A-18战斗机,一支整装待发的航母编队,2个中亚基地和5个指挥中心,以及近万名各类支援保障人员。

饶是如此,“海豹”们还折了一架飞机,差点变成黑鹰坠落第二季。

最后,期待死里逃生的美国大兵抓紧出版回忆录,让好莱坞帮忙重塑“美国队长”形象。

毕竟,经此一役,“美国队长”的全金属外壳损毁太严重了,不光要喷漆,恐怕还需要钣金处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