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梅隆大学首先,说一下,双一流大学虽然都是很不错的名校,不过并不是每个学科都特别好。双一流大学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36所;第二层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6所;第三层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工程是和工程的延续,36所一流大学A类名单都是原先的大学。一流学科的名单基本都是原来大学。那为什么不在原来、基础上增减大学,而是重新搞一个“双一流”工程呢?原因是双一流更看重的是学科建设。看学科建设更符合国际通行标准。比如,在国际上的排名,一般除了综合排名外,还有学科排名,像计算机,卡耐基梅隆大学排前列;医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排前列;MBA,宾夕法尼亚大学排前列。我们可以看一流大学建设名单中的大学,并不是所有的学科都入选。北大入选了41个学科,清华入选了34个学科,很多一流大学只入选了2~3个学科。这意味着,这个“一流大学”只有这2~3个学科比较强。因此,我们将不再以整个大学来看待所有的学科。北理工校园举几个例子。比如,北京理工大学最强的是兵器科学与技术、控制和材料等。那么,如果我要读信息与通信工程,北京邮电大学要好于北理工,虽然北邮不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还有一种情况,一流大学A类的来源是原先的大学,大学主要是综合性大学,一些非综合性大学,但专业很强的学校没有进入。比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内医学的顶尖学府,它的博士含金量是非常高的。还有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这两家的美术和设计都是国内最强。北京邮电大学另外,到了博士阶段,导师的作用非常强,挑一个好老师非常重要。比如,上次有人问,是去大学找一个普通的博导读博呢?还是去一个大学的杰青读博呢?这种情况,我认为应该找杰青,老师的视野、眼界和研究水平,是学生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而且,作为博士来说,大概率不会转行了,找一个好一点的导师,今后的学术科研或者去企业的道路都会顺畅很多。看导师除了看导师能力外,还要看导师的方向跟自己的方向是否一致,导师跟自己是否投缘。有些导师名声很大,但是他的科研方向不是你所喜欢的,那也不能跟,否则会痛苦至极。如果导师跟你不投缘,也不能跟,因为博士的年限不短,4、5年的折磨,会让人抑郁的。协和医学院所以,同学啊,到了博士阶段,可不是看学校名称和头衔这么简单哦,有很多事情需要考虑。大家还有啥需要补充的?